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简单来说,除霜是为了清除在低温蒸发器上积聚的冰霜,以保证设备的性能、稳定性和测试的准确性。
下面是详细的解释,主要分为几个层面:
这源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:
空气中有水蒸气:我们周围的空气都含有水蒸气,湿度越高,水蒸气越多。
低温表面冷凝:当温暖潮湿的空气遇到温度远低于其露点温度的低温表面(如温度冲击箱的-65°C蒸发器)时,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迅速在该表面上凝结成水。
水凝结成霜:由于蒸发器表面温度极低(通常在-70°C以下),这些凝结的水会瞬间冻结成冰晶,并不断累积,最终形成厚厚的霜层。
在温度冲击箱中,这个过程的“催化剂"是高温区向低温区的热量和水分迁移:
当测试样品从+150°C的高温区转移到-65°C的低温区时,样品本身是热的。
样品表面可能附着有微量水分,或者其材料会释放出吸附的水汽。
更重要的是,承载样品的提篮或托盘也是高温的。
这些高温的物体进入低温箱,就像一个热湿源,使其周围的空气温度瞬间升高、湿度增大。这些温暖潮湿的空气被风机吹过极度寒冷的蒸发器,就会在蒸发器上迅速、大量地结霜。
霜本身不是问题,但霜层过厚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,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。
1. 热交换效率急剧下降(最核心的问题)
蒸发器(类似于空调的室内机)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金属翅片和管道与空气进行热交换,从而冷却空气。
霜的导热性非常差,相当于在蒸发器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“保温被"。
这层“保温被"严重阻碍了冷量从蒸发器传递到箱内空气中,导致:
降温速度变慢:设备从高温冲回低温的时间变长。
无法达到设定低温:设备拼命制冷,但箱内温度可能始终只能降到-50°C或更高,无法达到设定的-65°C。
制冷系统负载加重:压缩机需要持续高强度工作以试图达到温度,增加能耗和磨损。
2. 气流堵塞,温度均匀性变差
蒸发器的翅片之间有狭小的缝隙供空气流过。
厚厚的霜会堵塞这些风道,就像窗户结了厚厚的冰会不透风一样。
风道堵塞会导致:
循环风量减小:冷空气无法被有效送到测试箱的各个角落。
温度均匀性超标:箱内不同点的温差会变得很大,有些地方温度合适,有些地方温度不够。这对于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致命的。
3. 增加设备负载,可能导致故障
为了对抗霜层的隔热效应,制冷系统(尤其是压缩机)必须持续在高负载下运行。
长期如此,会加速压缩机、膨胀阀等核心部件的劳损,缩短设备寿命。
低温情况下,过厚的冰层可能挤压或损坏蒸发器的翅片和管道。
4. 影响测试的准确性与真实性
温度冲击测试的目的是模拟产品在恶劣温度快速变化下的可靠性。
如果因为结霜导致实际温度曲线(如降温速率、稳定温度)与预设曲线不符,那么测试结果就是无效的。
例如,标准要求在5分钟内从高温降到低温,但因为结霜,可能需要15分钟,这改变了测试的严酷等级,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可信。